ESRC(相當於社會科學類的英國國科會)做了一個專題,集結各領域的相關研究。
我們探索的研究方法會強調與環境的持續實際互動,將此視為設計智能系統時主要的受限因素。他認為:,人工智慧研究不該只關注傳統的人工智慧規則、符號操縱和搜尋樹,應該更加(至少不能完全沒有)留心感覺運動與環境耦合(如感官與運動產生機制之間的相互反饋現象)、視覺與運動協調,以及其他與現實世界直接進行實體互動的形式。
〈大象不下棋〉 機器人學家羅德尼.布魯克斯 (Rodney Brooks,1954-)於一九九○年發表的〈大象不下棋〉一文中寫道:「人工智慧可以有另一種發展途徑,不同於過去三十年來所遵循的方向。事實 上,當標準7×6格板上放了n片圓片(n = 0, 1, 2, 3,⋯⋯), 位置分配的可能情形數量增長如下:1, 7, 56, 252, 1260, 4620, 18480, 59815, 206780, 605934, 1869840, 5038572, 14164920, 35459424, 91871208, 214864650, 516936420,1134183050, 2546423880, 5252058812,11031780760, 21406686756, 42121344720,76871042612⋯⋯ 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,電腦科學家詹姆士. 艾倫(James D. Allen)終於「解決」了四子連線棋。比方說,假設在圍著圓柱的平面板上玩,或者改變板子上行列的格子數,增加其他顏色的棋子,擴增至平面二維以上。他父親從以前就很喜歡這遊戲,還說這套程式害遊戲變得索然無味,沃爾許不得不承認確實如此。所以我們現在都知道,下第一手且沒發生失誤的玩家肯定會贏。
高級行為的產生來自於與環境的一系列簡單互動。關於四子連線棋的變化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。然而有些議題被避而不談,相關的繪本取材不易,因此樂見國內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此書。
繪本內容是什麼? 依據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對《國王與國王》的簡介,故事內容為皇后想讓王子繼承王位,但在此之前必須先讓王子與一位公主舉行婚禮。曾獻瑩表示孩子對婚姻家庭的願景一但改變,其影響將是一輩子的。他認為孩子需要的是「家庭主流化」,而不是一天到晚灌輸意識形態的「性別主流化」。更希望透過繪本傳遞情感教育,讓讓孩子了解感情受挫可以怎麼處理,同時也顛覆傳統童話框架,擴大孩子包容心與視野想像。
反對方:繪本內容不符課綱適齡專業,教育部應主動全面回收 全國家長協會聯盟今早聯合多個家長會長協會召開記者會,理事長潘品睿聲明教育部選書過程家長並不完全清楚內容,且教育部試圖讓學校的性別教育超越男、女兩性的內容,讓家長沒有得選擇。他重申家長團體對性平教育或同性戀沒有歧視,只是擔心小孩在沒有陪伴下的教導,反而會變成誤導。
他表示學校應該優先教導的是「德智體群美」,這才是小學教育的第一優先。對於《國王與國王》一書,他們認為此書不符合課綱議題指標的適齡專業認定,教育部應主動要求收回該書。書籍特色強調讓讀者理解「愛無界限」,理解差異後才能尊重不同。現任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的洪菊吟當年對此書的推薦序提及,繪本可以帶領孩子們認識多元文化,拓展視野、豐裕心靈。
大平台表示透過《國王與國王》可以讓同志學生知道自己在校園內可被接納、學生們能學會並看見差異,教師也能培養學生接納多元,這正是教育的意義所在。Photo Credit: 關鍵評論網/潘柏翰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今(9)早聯合數個家長團體,表達對《國王的國王》繪本內容的疑慮,認為教育部選書過程不夠透明,且未納入家長參與。許秀雯認為此書用超級直白幽默的方式,提醒每一個渴望幸福的人:愛不能勉強,更不是「控制」,能夠注意做到這兩項,愛會是最好的事。Photo Credit: 關鍵評論網/Abby Huang 彩虹平權大平台今早偕同《國王與國王》繪本譯者林蔚昀、立法委員范雲等人召開記者會,力挺繪本內容並支持性平教育。
不過繪本內容卻引起家長團體的抗議,昨(8)日與今(9)日都召開記者會批評此繪本不符適齡專業,呼籲教育部主動全面回收此書,並要求選書過程透明化、納入家長參與不過包括中國、俄羅斯等國的疫苗研發,都在日前傳出已經進入最後測試階段,有望於今年年底上市。
《世界日報》報導,美歐九大製藥公司高層8日罕見發表聯合聲明,在疫苗經過第三階段臨床試驗證實安全有效之前,不會申請主管機關批准。WHO指出,全球有近180組疫苗正在進行測試,但均尚未完成最後臨床試驗,預料疫苗在今年問世的可能性不高。
」 《國際傳真社》報導,試驗結果訂於9月30日公布。但他的發言令人憂心政治將會優先於安全,導致疫苗倉促問世。《國際傳真社》引述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暨福利監督署(Rospotrebnadzor)的說法報導,第2支研發中、以胜肽為基礎的疫苗,於7月27日展開人體試驗,共100人自願參與。*首圖為英國牛津大學於2020年4月23日時2名志願者進行首次疫苗人體試驗。俄羅斯8月公布了第一支武漢肺炎候選疫苗,是由莫斯科加馬利亞研究所(Gamaleya Institute)研發。英國藥廠和牛津大學合作研發「COVID-19」(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,以下簡稱武漢肺炎)疫苗在人體試驗中出現不良反應,實驗「例行性」的暫時中止。
國衛院長梁賡義在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,經動物試驗進行免疫與功效評估後,國衛院選定DNA疫苗作為後續疫苗開發主軸。俄羅斯宣布全球首支武漢肺炎疫苗註冊,普亭:我女兒已接種,抵抗力滿滿 台灣的疫苗進度? 台灣已有3支武漢肺炎疫苗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。
相關聲明指出:「最後一組共20名志願者已經出院。中國生物與科興生技目前自行評估產能,各自能生產3億劑,換句話說,總計能生產6億劑疫苗。
俄國再公布第2支疫苗成果 俄羅斯《國際傳真社》(Interfax)報導,研究病毒的西伯利亞「維克多研究所」(Vector Institute)8日完成俄國第2支研發中的武漢肺炎疫苗第2階段試驗,也就是初步人體試驗。簽署該聲明的藥廠高層,來自美國輝瑞(Pfizer)、嬌生(Johnson&Johnson)、莫德納(Moderna)、Novavax、英國葛蘭素史克(GlaxoSmithKline)、阿斯特捷利康(AstraZeneca)、美商默沙東(Merck Sharp & Dohme, MSD)、BioNTech,以及法國賽諾菲(Sanofi)。
Photo Credit:AP/達志影像 報導提到,業者評估若這3款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順利,最快在今年年底就能問世。《英國廣播公司》(BBC)報導,研究進入最後臨床階段,阿斯特捷利康公司表示,由於出現了「無法解釋的病症」,因此進入「例行的」暫停狀態。WHO表示,由於需要時間安全地進行測試,預料疫苗在今年問世的可能性不高。牛津大學發言人表示:「在大規模測試中,有可能發生受試者生病的情況,必須經過仔細地獨立檢視。
陸媒報導,3款疫苗都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,若試驗順利,在年底就會上市,預計可生產6億劑。該疫苗上週開始進行後期試驗,預計會有4萬人參與。
疫苗的第三階段測試通常會牽涉上萬名受試者,時間可能長達數年。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,希望疫苗能夠在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完成。
」 《BBC》指出,這是牛津大學疫苗測試第2次暫停。有關研發進度,梁賡義表示,若計畫快的話,年底可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,明年1月做第二期。
中國疫苗預計年底上市 3款中國正在研發的武漢肺炎疫苗,在中國服貿會上亮相。全球展開研製疫苗競賽,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(Jenner Institute)和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合作研發名為ChAdOx1 nCoV-19的武漢肺炎實驗疫苗,第一與第二階段測試均成功,被認為是目前最有可能搶先問世的疫苗。報導指出,在中國以外,這2款疫苗已收到十餘個國家的臨床試驗批准。這種情況在大型測試中頗為常見,每當有受試者出現不明原因的病症,被送往醫院時,測試就會暫停。
報導引述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行銷中心副總經理羅林雲的說法,中國生物的2款疫苗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,並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、巴林、秘魯、摩洛哥、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展開,已有5萬人接種,樣本人群覆蓋115個國別。根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日前發布,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日晚間在北京出席20國集團(G20)外長視訊會議時表示,中國正和11個國家合作開展武漢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,將在疫苗研製成功後,透過多種途徑、方式與各國共用。
陸媒《新京報》報導,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公共衛生防疫專題展區,展出了3款開發中的武漢肺炎疫苗,其中2款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發,1款由科興生技研發。預料測試在數天內將會重新啟動。
國衛院長梁賡義7日時表示,國衛院選定DNA疫苗研發,希望爭取經費進行武漢肺炎疫苗臨床試驗,快的話有望在年底進行。如果有緊急授權,第二期成效不錯的話,可以開始生產使用並同時進行第三期。